礼仪的成语故事

礼仪的成语故事目录

礼仪的成语故事

礼仪的成语故事

有关礼仪的成语典故,请求帮助.

关于文明礼仪的成语故事

礼仪的成语故事

    礼仪的成语故事

    礼乐射御书数,古人在“六艺”中,强调的首先是“礼”。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在古代是作为治国教民的基石来对待的。

    现在,让我们来温习一下与礼有关的几个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

    游酢和杨时去拜见程颐,见程颐正在打瞌睡,便不忍心打扰,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程颐醒来,发现门外的雪已下了一尺多深。后人便用“程门立雪”的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师心切,尊师重道,不耻下问的学子。

    人琴俱亡

    王献之和王徽之都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二人虽然年龄相差很大,却是至交。王献之不幸英年早逝后,王徽之悲痛欲绝。一天,他取来王献之生前心爱的琴,想弹一支曲子,可怎么也弹不出个调子来。他越想越悲,索性将琴摔到地上,把琴给砸了。后人用“人琴俱亡”的典故比喻知己或亲友去世的悲痛心情。

    不拘小节

    桓温为人处事十分讲究礼仪。他在做琅琊太守时,和当地的大族王氏关系处理得十分融洽。他在当时虽有官职在身,仍常常到王氏府中做客。一次,他去王氏府中做客,迟到很久。他为王氏门第高贵而不当众道歉,只是很随便地和主人寒暄几句就坐下来就餐。席间,他高谈阔论,痛饮狂歌,旁若无人。主人虽感其不拘小节而心中不悦,但也无可奈何。有人问起他与王氏的关系时,他说:“我当年做琅琊太守时,常常来这里做客。当时这里人很多,坐无虚席。现在只我一人还来这里做客,而主人又特意准备了酒宴招待我。这是王氏以礼待我。”后来,桓温升为荆州刺史后,没有马上上任,而是到王氏家中住了几天才去赴任。后来有一天早晨他要上任去了,就骑着马去王氏家告辞。由于王氏府第高大宽敞而门户紧闭,于是他就绕着墙边走了好几趟,想要见主人一面道个别都不得。桓温感叹地说:“我能看得起这样一座房子而不能看起主人,真是大大违背了古人相交的原则。”有人问起他这样做的原因时,他说:“当年我经常到这里做客,见主人房舍虽小却门户紧闭而不能容下我,是因为我不配做主人的嘉宾。现在主人房舍这样宽敞而门户紧闭不能相见,岂不是太委屈主人了。”后来有一次他外出回来又顺道去了趟王氏家。当时天色已晚可家里人不肯开门让他进去见主人。他无奈只好转回家中。有人问他:“这样一座富豪门第怎么能不跟他们往来呢?”桓温说:“以前他住处窄小且不关门可容得下我,如今房子这样宽敞却不能容纳我进门拜见主人了。”第二天早晨他又专程到王氏家拜见主人道歉,主人也感到很惭愧。后人用“不拘小节”的典故比喻为人处世或待人接物时不可拘泥于小事。

    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国时曾写过孙子兵法,因内战激烈不能亲身所为加以演练一番很不甘心。吴王看他对兵法很着迷便给他一些士兵供他指挥操练。孙武严格按照兵法布署准备训练吴王的宠姬嫔妃们进行列队操练演习军事任务。那些宫女妃子们平时只会唱歌跳舞玩乐打情骂俏根本不会将宫女们当成军队来训练她们认为是在开玩笑整她们玩呢!孙武便对吴王说:“约束不明命令不熟是将帅的过错;既然给他的命令讲了好几次了还是不知道如何去行动那便是部下的过错!”这时只见孙武便要将一名偏将执拿斩首众宫女都吓得两腿发抖连忙挤出一副笑脸来讨好孙武求他饶命。孙武继续对她们说:“大家不要怕!所有队伍都一定要按照军法操练!如果不服从命令那就要按照军法从事以严明的军纪处置示众!”众宫女只好归队再也不敢嬉闹了。后来,吴王将这事对伍子胥说:“孙武对宫女们尚且能够如此铁面无私、严明军纪,可见他是真心为我练兵图强啊!”后来,这些宫女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后来果然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娘子军。

    礼贤下士

礼仪的成语故事

礼仪的成语故事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以下是我整理的礼仪的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融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此后,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程门立雪   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

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3、许武教弟   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

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

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

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

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

后来许武举了孝廉,但是他因为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名望。

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地,和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弟。

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都称许他的两个弟弟,反而看轻许武了。

等到两个弟弟都得了选举。

他就会合了宗族和亲戚们。

哭着说明当时要给他弟弟显扬名声的缘故。

并且把所有的家产。

都让给了两个弟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有关礼仪的成语典故,请求帮助.

一诺千金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似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

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

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

有一个和季布同乡、名叫曹邱生的人,他一向喜欢和有权有势的朋友来往,于是就托人写介绍信给季布,希望能和季布认识、交朋友。

可是季布一见到他就很反感,根本不想再理会曹邱生,但是他面对季布讨厌的神色,像是没发生什么事的继续说:“您也知道我们都是楚国人,人们常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话是我到处替您宣扬的结果,可是您为什么总是拒绝见我呢?”季布听完曹邱生的话,非常高兴,顿时改变了态度,而将他当作上宾来招待。

关于文明礼仪的成语故事

举案齐眉、孔融让梨、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信息网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