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砖的什么用砖,汉砖是如何制造的

汉画像砖的什么用砖目录

汉代大汉砖的用途,汉代大方砖在建筑中的用途

汉砖是如何制造的

汉画像砖的介绍

汉代大汉砖的用途,汉代大方砖在建筑中的用途

汉代大方砖多为墓穴装饰之用砖。

砖,在中国古代为最早的陶器之一,然而在一般人的想像中,总以为是房屋之砖。

其实并不尽然,房屋之砖固有,但多数乃为墓穴装饰之用砖。

房砖光素无纹,有纹、字者,均属墓砖,而今将其统称为画像砖。

画像砖一直为学界、艺界、藏界所珍视,甚至其拓片也成为一纸难求的“宝物”,许多儒雅名士收罗品题。

画像砖起源战国,成熟在秦,工于汉。

在我国古代,人们相信人死后其灵魂不死,死亡是因灵魂离开躯体而他往的结果,人死后都要厚葬,这样灵魂可以升天。

画像砖就是当时厚葬风俗的产物。

这一时期,墓葬由战国的木椁墓逐渐演变成砖石墓室,因此,人们用素砖、来修建墓室,用画像砖来装饰墓室。

特别是在汉代,由于道教神仙思想盛行,对汉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汉代画像砖是古代雕刻、绘画和书法相结合的艺术珍品,它与画像石一起构成了汉代绘画艺术的双璧。

可以说这么说:一块汉砖,就是一种文化,你能从中听得见远古金戈铁马的厮杀,即使是轻描淡写的纹饰,它也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辉煌。

有“汉代文物之乡”美誉的雅安,文物是颇多的,能走入平常百姓中的却不多,但汉砖却例外。

中国汉画像砖多盛于两汉 ,今日出土的为河南、四川、江苏等省。

汉画像砖常用于墓室建筑装饰,彼时达官显贵厚葬习俗大兴于世。

在墓室之中,视死入生,阴宅若阳,追求天人合一,人神相融,便雕画环壁,以画像砖。

汉画像砖之题材内容"成教化、助人伦",颇有儒道哲学内涵,常见鳞身、蛇躯女娲、东王公、轺车出行、忠臣孝子、烈士贞女、市井人物、渔猎耕读、建筑园林、草木禽兽、文字书法等,深刻折射了两汉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文化的世间风貌和审美格局。

艺术创造和制作形式上,型制或巨、或细、或方、或扁。

刻作手法既有刻膜印迹翻制,又有阴线阳线雕刻,还有浮雕加线刻,地域风格各不同,出土异处,众美纷呈。

是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物。

汉砖是如何制造的

汉代画像砖的制作方法   画像砖的制作,一般来说实心砖制作较为简单,空心砖由于其形体较大,制作要求难度大,其制作工艺相对复杂。

  (一)空心砖。

空心砖的制作较为复杂,根据对南阳新野及周边地区出土的残断空心砖认真观察和分析,空心砖的制作至少有雕制模具、原料的筛选、加工制泥,拉坯成形、印制花纹、入窑烧制等工艺过程。

  第一,雕制模具。

它直接决定画像的内容和画像质量的好坏。

一般先选料,制作画像砖的母模多为木质,部分小印模为陶质。

这是因为木质易于雕刻,可以表现画面的细部。

材料确定后,接下来画师们根据构思进行勾画,用笔将图像画在木料之上,最后才由雕刻工匠进行细致入微的雕刻。

由于空心砖长短不一,形状各异,根据墓内结构的不同要求,雕制出各种各样的木模,然后再制成凹槽形状模具。

  第二,选土质泥。

由于空心砖的制作,要求泥质即细腻又具有韧性、柔和。

一般制作空心砖的土质原料,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的黏土。

接下来还要进行料碎,淘洗,再经过反复的搅拌,然后堆起备用,阴晾一段时间以后,坯泥更具韧性。

  第三,制坯。

这是空心砖制作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决定空心砖的成败。

一般有两种方法:内模法和四片粘合法。

  (1)内模法。

先将准备好的泥饼铺于凹槽木模底部,四壁用同样的方法用泥饼贴好,合缝处用手粘合。

中间用长方形内模、长条木板或木棒支撑,撑板外裹以粗麻布,等泥坯干后,将支撑板抽出,两端封堵。

如河南新野樊集手搏双龙朱雀空心砖,背面为菱形图案,内壁所铺粗布纹及木板痕非常清晰。

另外,在空心砖中心有一隔梁支撑砖体,以防止砖体变形;在邓州腰店所出一风阙人物画像砖,内壁为圆形木棒支撑,其痕迹也十分明显。

还有一种内模为沙袋,黄明兰将用木模和沙袋制作空心砖的方法介绍得非常详尽。

用相同方法,泥坯半干,把木模去掉,在砖坯两端甬道各挖一洞或两洞,使内胎沙袋之沙流出,然后用手在洞口伸入,将砖坯四角合缝外用泥粘合,一块空心砖坯就做成了。

  (2)四片粘合法。

根据对部分空心砖的观察,空心砖的另一种制作方法是先依据空心砖的大小,模制出长方形四壁,待泥坯干后,将四壁对合成长方体,接口处用泥粘合,抹平。

此种空心砖由于模制其内壁一般较平滑。

  第四,印制花纹。

汉代画像砖是墓葬的建筑材料,人们为了把墓室装饰得像阳宅一样坚固、华贵,便模印或用在砖坯上用小模印压印出各种画像和花纹图案,有的画像则是工匠用尖器刻画而成。

画像的制作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种:   (1)翻模法。

在制作木模时,先雕制出各种图案和花纹,雕制的木模与其印出的画像是相反的。

一般先在木模上贴泥,拍打牢实,翻倒脱模,在制作泥坯的过程中,画像同步产生。

这种砖的画像多成弧形凸起在砖面上,有的细部用阳线表示。

这是河南南阳地区空心砖画像制作有独特的方法,受南阳地区汉画像石的影响,汉画砖的画像大部分是制坯时利用木模内先雕出画像,然后翻倒脱模,一次成像。

  (2)压印法。

模制泥坯半干时,先制本质或陶质用小印模在上面印出画像。

模子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柏树、人物、豆点型、动物、飞禽等各种图案。

一个花纹是一人一模、一树一模等。

一般来说,小条砖和楔形砖侧面的纹饰基本是用一模一次印成。

在大的泥坯上模印,往往用两种或多种模子交替,反复使用,图案呈连续性的。

在印制前大多有一定构思,这样出来的画面繁而不乱,整齐如一。

  (3)刻画法。

在泥坯未干前,用尖利的器物在上面划出阴线段,勾成人物或动物等各种图案,有个别画像是工匠用铁秆或木棍随手画出来的。

  通过比较各地的汉画像砖的制作工艺和画像内容不难发现,画像制作工艺对内容有一定的影响。

河南新野等地的画像多翻模法,一次成像,其内容构图上表现为独立而完整,结构严谨,内容广泛,具有完整性。

而四川及河南洛阳、郑州等地的图,多用小印模重复印制而成,画像之间很少有呼应性的传神联系,但排列整齐。

尽管所用单体画像相重,但由于总体安排的多变性和排列方法的不同,使简单的画像构成各种不同的总画面,使人看了并没有重复单调之感。

  第五,入窑烧制。

空心砖制成晾干以后,即可入窑烧制。

关于烧制画像砖的窑,在发现画像砖集中的四川、河南的南阳、洛阳、郑州等均有发现。

南阳新野县樊集等地发掘和发现了数十座汉代的陶窑,并发现有画像砖残块。

而在洛阳车站路中段西侧也发现了画像砖的烧造作坊。

同样,在四川嘉江中游的武胜、蓬安等境内,也发现了汉代陶窑,出土各种图案画像砖。

  关于空心砖的端部的长方形孔和圆孔,它的作用主要是因为砖的形体厚大,在窑炉内不易烧透,在砖的两端挖孔可使火焰进入砖的腹腔使其烧透。

另外,还便于抽出内模,可以减轻砖的自重。

总之,“巨型空心砖的出现,说明在距今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工匠,已经懂得空心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力与实心物体所承受的压力相等的原理,并将此原理运用到制作大型空心砖上面,这是战国时期工匠们在工程力学上的一项重大发现与

汉画像砖的介绍

汉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它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许多汉画像砖陆续在中原一带出现,这些砖上绘有阙楼桥梁、车骑仪仗、舞乐百戏、祥瑞异兽、神话典故、奇葩异卉等,内容珍奇,画技古朴,成为研究我国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宝贵文物。

若干年来,画像砖一直为学界、艺界、藏界所珍视,许多硕儒名士收罗品题,殊为雅事,汉画像拓片也成为一纸难求的“宝物”。

汉画像砖是中国汉代最珍贵的图像资料图库之一,存世量大,艺术价值高,蕴藏着很多古老而新鲜的元素,具有巨大的视觉艺术开发和拓展应用价值。

中国画像曾和日本浮世绘一道进入欧洲,对20 世纪初的现代派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若其潜在的价值被完全开发出来,必然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掀起一场巨大的变革。

因为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期,所以汉画艺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朝气蓬勃的生命力、无拘无束的创新气场和沉雄博大的精神气质。

把汉画像砖图像展示出来,用现代人能接受的语言加以阐释,让人们先了解和读懂它,然后主动接纳它从而被吸引。

这是把汉画像砖艺术推到世人面前的第一步。

以后网络、影视等多种传媒再逐渐跟上,总会把大汉雄风植入青年一代的知识库里,身体力行地逐层揭去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让时代和世界乐意接受、渴望接受。

(李国新,《汉画像砖精品赏析》)

来源:本文由百花居信息网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